新聞中心
如果不是親眼所見,建三江大興農場稻農胡春光怎么也不會相信東北農業(yè)大學專家去年在自家稻田里變出的“科技魔術”———明明是因減少施肥而前期顯得黃瘦的稻秧,在收獲季節(jié)竟獲得了從未有過的高產量。
這項“科技魔術”就是東北農大專家歷時12年破解寒地水稻需氮規(guī)律后,總結出的“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術”。近年來的推廣示范表明,該技術“節(jié)氮增產”效果顯著,在減少稻田氮肥用量20%-30%的同時,使水稻平均每畝增產100多斤,平均每畝可增收節(jié)支100元以上。2009年,這項技術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。
東北農業(yè)大學資源環(huán)境學院劉元英課題組在研究寒地水稻需氮規(guī)律時發(fā)現,黑龍江省農民在水稻種植中,因擔心水稻“貪青晚熟”,往往在種植前期大量施用氮肥,后期則不敢施肥。而研究表明,水稻的“貪青晚熟”恰恰是傳統施肥方法中前期氮肥比例過高,造成水稻營養(yǎng)生長期延長而導致的。此外,前期過量施氮使水稻無效分蘗過多,導致水稻群體質量惡化,極易發(fā)生倒伏和稻瘟病。
據此,劉元英課題組研創(chuàng)出“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術”,并專門設計了“水稻營養(yǎng)套餐”。該技術根據水稻不同生育期對氮素的需要定量調控氮肥,減少前期氮肥用量,將適宜氮肥后移,打破了寒地水稻生育后期不能施用氮肥的“禁區(qū)”。試驗證明,該技術可提高氮肥利用率18%使水稻的結實率、出米率明顯提高。
2009年,“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術”被列入全省重點科技成果推廣專項,今年將在包括哈市在內的全省主要水稻種植區(qū)內大力推廣。預計到2011 年,全省示范推廣總面積將達到1000萬畝以上,可增加農民純收入10億元左右。據農業(yè)部門預計,幾年后,黑龍江省水稻種植面積可達到4000萬畝左右,如果全面采用該項技術,預計全省可望實現水稻增產40億斤。(馮丹,姜雪松)